“中国边疆学讲坛暨新疆智库讲坛”2021年第3期
——构建中国边疆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主讲人:中国历史研究院 李国强副院长、研究员
时间:2021年3月5日9:00
地点:中国历史研究院
有着优良学术传统的边疆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边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学术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在边疆研究持续深入的基础上,以边疆史为基础的、传统的中国边疆研究步入了学术转型、学科建设的重要时期,构建中国边疆学已经从呼声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成为我们边疆学界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学术界关于中国边疆学的观点可谓异彩纷呈,但我们关于中国边疆学性质、体系、结构、功能的研究还不深,关于中国边疆学理论、方法、手段、工具的研究还不透,这一状况深刻反映出边疆学的构建具有突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审慎和科学的态度回答什么是中国边疆学,为什么要构建中国边疆学,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边疆学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
构建新时代中国边疆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建构路径,基本前提离不开三个方面:一要理清中国边疆学的学术脉络,牢牢把握边疆学的学术规律;二要廓清中国边疆学学术内涵,精确找准理论方向;三要厘清中国边疆学的研究范畴,努力打造中国特色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三个前提是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关键。
中国边疆学的缘起大致有三个源头,一是边疆研究的学术积淀,二是边疆研究的拓展深化,三是边疆治理的时代要求。边疆问题研究可以说有着千年积淀,特别是20世纪以来,边疆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为边疆史地研究向更具复合性特征的中国边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清末近代以来,边疆研究出现三次热潮,从学术史的角度观察,它们之间呈现出前后关联、代际传承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总结出三个共性:一是学术起点都来自于对边疆历史的反思,二是实践源头都来自于现实关怀,三是三次研究热潮都加速了边疆研究内涵的拓展、研究结构的再造和学科体系的转型。而差异性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鸦片战争之后至清末的边疆研究,集中在对西北边疆历史“点”上的探索;20世纪30到40年代的边疆研究,集中于对我国边疆历史“面”上的整体关注;兴起于20世纪们80年代的边疆研究,则趋向边疆历史与现实的多面向、综合性考察。
边疆研究虽然历经数千年历史传承,但是在当代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有两个“症结”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以往边疆研究的主体基本上集中于边疆史领域,边疆史研究与中国史研究浑然一体,边疆史或者说边疆研究始终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也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学术领域,这个状况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所的前身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才有所改变。第二,长期以来边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史研究如出一辙,直到20世纪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边疆史研究开始逐渐从“自在”走向“自我”,以往研究中被忽视或者研究不够深入的理论命题大量涌现,以历史研究为主体而展开边疆研究的传统定式逐渐被打破,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不断融合,这个过程现在还在进行当中。
边疆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存在;既是边疆研究的对象,也是当下边疆活态的场域。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对象当中,边疆研究特殊就特殊在这里。所以研究边疆历史离不开对现实边疆的关照,我们只有打通边疆历史和边疆现实之间的理论鸿沟,才能对边疆问题有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认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作出了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这个重要指向可以表明,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就成为当代边疆地区的中心任务。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理论支撑,无疑就是时代赋予中国边疆学研究的使命,是中国边疆学构建的现实动力。通过对边疆问题的综合性学术考察,以更多具有思想穿透力的高质量成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于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是中国边疆学构建的现实导向,是中国边疆学发展的必然归宿。
如何界定中国边疆学,我们国家有关学科认定的基本原则,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一点就是遵从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兼容性、扩延性、唯一性这六个原则,从边疆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标等方面,展开细致梳理、客观归纳、科学总结,才能更好地阐释中国边疆学的学理属性。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一个学科必须具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反映不同科学领域的本质差异和原始属性。
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中国边疆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一门以中国边疆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知识体系。它的立足点是要面对中国边疆,在空间格局上,囊括了陆地边疆和海洋边疆;在时间脉络上,覆盖了中国边疆由古至今的全时段;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国家历史疆域与国家领土的形成与演进、边疆治理与边疆发展的所有环节。所以中国边疆学完全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
明确边疆学的学科目标,就能抓住边疆学建设的核心要义和理论方向。而边疆学的三个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一是探寻我国边疆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科学阐释中国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石。二是探寻我国边疆治理的历史脉络,在思想、制度、手段等多个层面追溯历史根源、阐释时代表征、破解现实难题,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三是要探寻我国边疆开发经营的历史轨迹、当代进程、未来方向,为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边疆学要把学术研究、理论思考与边疆治理的宏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这是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的鲜明底色。构建中国边疆学首先要解决举什么旗、定什么向的问题,而为了谁、依靠谁是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核,也是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繁荣发展的价值导向。近代以来,用西方理论观念来分析、阐释中国历史的现象比比皆是,科学的理论方法我们当然要借鉴,但照搬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边疆问题、构筑中国边疆学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一直倡导立足边疆实际、植根边疆大地、彰显边疆特色,才是走出中国边疆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更要牢牢把握学术方向和价值导向,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的新局面。
二是要把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出发点。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边疆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但也要看到边疆研究还存在不少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关于边疆疆域与边界的发生演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大一统理念下的疆域格局、历代边疆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边疆制度建设的历史脉络及当代意义、边疆治理的历史总结和现实等,此外学术原创性不足、低水平重复研究甚至虚假命题的情况时有所见,国外一些错误的边疆理论和学术思潮趁虚而入,恶意解构中国的边疆历史和中国疆域,肆意否定和贬损中国的边疆发展道路和边疆文化。有鉴于此,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边疆研究者的使命担当,一切有思想有抱负的边疆研究者都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对中外边疆理论展开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展开有立场、有观点、有情怀的原创性研究,努力打造边疆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努力推出彰显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
三是把继承和发扬中国边疆研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作为关键。经世致用是中国边疆研究最久远、最深沉、最厚重的学术精神,作为文明延续的纽带、民族精神的载体、治国安邦的经验宝库、启迪人生的智慧巷道,边疆历史不容忽视更不容遗忘。我们要从中国边疆历史的深厚积淀中提炼边疆治乱兴衰的思想精髓,总结历代治边理政的经验教训,探寻边疆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石,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动能,我想这就是边疆学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所在。
四是要将推动新时代中国边疆学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一方面是开展长时段、整体性、发展性研究。边疆研究当然离不开文献资料,充分挖掘、详实占有各类文献资料是我们边疆研究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是理论至为关键。没有正确的理论、思辨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就由可能迷失在文献资料的细节枝蔓中,就无法认清边疆的本质、无法揭示边疆的发展规律。只有把若干实证整合为理论的思辨和体系的建构,才能产生具有思想穿透力的边疆研究成果。边疆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摒弃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倾向,要注重长时段、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眼光。所谓长时段眼光,就是要求把片断的细节放在边疆发展的进程当中加以观察、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所谓整体性眼光,就是要求敏锐观察,不能用局部代替整体,更不能用个案取代全局;所谓发展性眼光,就是要求因时适变、善引潮流,不能把研究对象静止化,边疆社会始终处于发展变动的状态,这是最根本的边疆实际。
中国边疆学面临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仅靠单一学科无法解决重大边疆历史和现实理论问题,二是仅靠单一学科无法支撑起整个边疆学学科体系。中国边疆学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边疆历程、探求边疆发展规律。我们要注重国际视野与国际对话,及时了解、掌握国外边疆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提高我国边疆理论研究的国际水平,向国际社会清晰而响亮地表达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价值和中国贡献。
我们构建中国边疆学,要在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上下大功夫。一方面,我们鼓励和倡导更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思考、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推进边疆学构建奠定更加坚实的学理基础。另一方面,边疆学的科研队伍整体而言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新时代中国边疆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称,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边疆学的进步。因此我们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梯次合理、知识结构齐整,有情怀、有思想、能奉献、肯钻研的高水平边疆研究队伍。
边疆历史渊源流畅、博大精深,当代中国边疆繁荣兴旺、日新月异,为边疆学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肥沃土壤,为边疆研究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不断推进中国边疆学高质量发展,以奋斗的姿态、不懈的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以我们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边疆学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