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学术成果 > 出版成果

中国古代疆域史

作者:林荣贵来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发布时间:2007-07-14

前  言

  《中国古代疆域史》是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负责主持全部工程。具体分工如下:
策划:马大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前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前主任、前学术委员、研究员)。
主编:林荣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前研究部主任、前学术委员、研究员)。
副主编:毕奥南(副研究员)、刘逖(副研究员),
撰编分工:
上卷:第一编 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林荣贵(研究员);
西周至战国时期:徐祗朋(博士、副教授);
第二编 秦、西汉时期:李三谋(研究员)、刘彦威(研究员)、林荣贵(研究员)。
中卷: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林荣贵(研究员)。
第四编 隋唐时期:王力平(博士、副教授)。
下卷:第五编 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林荣贵(研究员)。
第六编 元明时期:毕奥南(副研究员)。
清代:袁森坡(研究员)。


 
《中国古代疆域史》简介

一、主要内容
本书史料翔实,内容宏赡,长达170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准确反映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整个内容包括正文、导论和插图三部分。
正文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中卷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下卷统一多民族国家全面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上卷从远古至秦汉统一。分两编:第一编远古时期中国先民的活动地区,先秦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中卷从三国至隋唐再次统一。分两编:即第三编三国、两晋、南北朝分立时期的全国疆域。第四编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再建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下卷从五代十国至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分两编:即第五编五代十国、宋、辽、金分立时期的全国疆域。第六编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再建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各编以下依内容分立章、节,按照各个历史时期,对疆域格局、政区建置、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边疆经略等相互联系的四个层面展开论述。在整个疆域与管辖、经营的表述上,规定了如下衡量标准:既重视统一和大一统时期,也不忽视分立时期;既重视统一王朝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王朝,也不忽视其他民族政权和民族地区;既重视中原内地,也不忽视外围及边远地区;既重视陆疆,也不忽视海疆。在历代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因果关系的探索上,既要看到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也要看到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宗藩关系、邦交关系、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在内容取向上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导论反映了课题组对中国古代疆域史有关问题和重新成书的必要性的认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九个问题探述,即:(1)中国疆域的地理范围及其源流的传世关系。(2)中国古代疆域的结构格局及其发展趋势。(3)辖区设治对全国疆域的管辖作用。(4)历代边政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发展、巩固。(5)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发展的维系和促进作用。(6)宗藩关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格局的演化。(7)历代经济的发展、交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发展的关系。(8)历代移民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发展的关系。(9)地理环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发展的聚拢和促进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述,阐明中国古代疆域源远流长的传世关系,剖析历代中国疆域在大一统形成以前结构格局上的多层次、多类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等领域探讨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性过程。即是说,回答了中国古代疆域史必须交待的若干重要问题。第二部分着重总结有关中国古代疆域史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再次成书的意义。中国传统文献积累了有关疆域史方面的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如正史、政书、志书、类书、丛书、地理专著以及其他著述等。近代以来各种著述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近代针对列强侵略的有关著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关著述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版的有关著述。这些研究成果在相关各个历史时期中大多数起着相应的作用,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尤其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古代疆域史的研究上,能够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着眼点逐渐移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这个大视野中,令学术界刮目相看。但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与我们提出的《中国古代疆域史》应该是一部全面、系统、准确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疆域史这一要求还有距离。这是因为:(1)已有疆域史、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前出版的各家疆域史著述,在整个属性上只能归入统一王朝、中原王朝或带有浓烈的大民族主义色彩的疆域史一类,而不是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疆域史。(2)体例结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新中国建立以前出版的疆域史,大多只着重陆疆范围的沿革,谈不上体例结构和内容的系统、全面。三十年代出版的《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著)比较好,包括历代疆域范围、政区建置、边疆设治等内容,但有关历代朝邦对其辖区内各级治权的行使等,则多未涉及。对海疆地区的管辖经营,也和其他著述一样,缺乏相应的论述。新中国建立以来,以近年出版的《中国疆域史》(刘宏煊著)引人注目,其体例结构和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历史的主导面。但作为一部全面、系统的疆域史,该书不足处仍很明显。首先,分立时期如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和五代十国、宋、辽、金(907年——1279年)时期合计长达800多年疆域史应有的历史地位被严重忽视。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略有所书,但也仅不到两千字几笔带过。对政治制度高度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居于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的北宋王朝竟独持“积弱积贫”、败国辱国导致“悲剧”。三论以偏概全。其次,该书有关历代朝邦对其辖内各级治权行使也未涉及,对海疆地区的管辖、经营也仅从明代开始。至于台湾地区有的疆域史著述(如赵宋岑《中国的版图》,台湾中华书局,1967年)为其当局统治服务,当然更不可取。(3)在若干重要概念方面,如反映在对“国家”与“疆域形成”、“中国”与“中国疆域”、“统一”与“大一统”等概念的界定和运用上的混乱和自相矛盾。这方面,不论新中国建立以前或以后出版的疆域史,问题普遍存在。本课题坚持正本清源,还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史真正的历史地位。
插图包括三种。一是选用古代文献中有关图照、书照;二是通过调查、搜集的有关古代遗迹照;三是制作历代疆域格局示意图。通过这些插图,充实史料依据,增强直观感受,提高文字表达力度,与整个内容相辅相成。全部插图不少于50幅。

二、研究方法的特色及其突破、建树

   本课题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研究,着重探索古代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进程。认为古代中国疆域从结构格局上看,是由多层次(即统一王朝或一般王朝的直接辖区和特别辖区)、多类型(即统一王朝辖区、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分立时期为各朝邦辖区、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向大一统辖区一体化发展;从时间上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导向和主流,分立意味著统一局面的瓦解,但又从另一个方面酝酿着新的统一,复后归于大一统;从空间上看,统一的范围越来越扩大;从程度上看,统一的力度越来越强化。从这个规律性进程出发,进一步探索历代疆域的管辖、经营,各个历史时期推行的有关制度、措施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彼此间的关系,如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的关系,中原内地与边疆地区的关系,陆疆与海疆地区的关系,以及整个国家疆域形成、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等。在本研究领域上的进展和建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确立“发展说”,匡正“扩展说”。反映古代中国疆域整个历史进程的实质主要在于“发展”而不是“扩展”。古代中国疆域育胎于各族先民的家园故土。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原内地由于夏朝建立率先迈进国家疆域的历史门槛,但中原内地与外围至边远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各族渊源、彼此间的密切关系等因素,实际上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在中国各族世代居住的整个地区内,有具有“家园故土”的族众生活区域形态向国家疆域形态发展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可逆转。由于各地区发展上的差别以及诸多历史因素的制约,即使在汉、唐这样的强大王朝,其所经略的辖区,只能实现大部分地区的统一而不能达到全中国范围内的统一。这就是说,在夏朝建立至元代实现大一统以前长达三千多年间,中国疆域的结构格局,普遍表现为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形态。随着历史的前进,各朝邦、各族致力于经营、管理,各地区、各领域发展差别的缩小,通轨关系的加强,统一辖区一再扩大,复后归于大一统。这里,需要区别“疆域”与“辖区”两个概念的运用。历代王朝经邦治国的过程中,通过军政手段扩展“辖区”,但不能因此认为是某一朝代中国疆域的扩展。截今为止,许多疆域史著述持中国疆域“扩展说”。《中国疆域史》(刘宏煊著)还专立一章论述隋唐时期的“开疆拓土”。这种说法既不能准确地反映古代疆域史进程的实质,也有误导之嫌。
(2)体例新颖,内容尽求周到贴切。现有中国疆域史著述,在体例、内容上各有特色,自成体系。但它们共同的不足也很明显:其一,普遍忽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史组成的另一个部分,即历代边疆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的论述。元代大一统以前,除了一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朝邦外,大多数忽视或不能达到规范表述的要求;其二,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各级的治权行使,是历代疆域管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诸多著述中,除了政区建置外,也多忽略不提;其三,海疆是与陆疆同样重要,是整个国家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多数著述中也弃而不书。即使近年出版的《中国疆域史》,其对海疆的论述也仅从明代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史》有鉴于此,特设历代疆域格局、辖区设治与戍防和海疆经略等章、节,以弥补存在的不足,从而使之更加符合全面、系统、准确反映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历史的要求。
(3)对有关概念的准确运用提出新的认识。如对“国家”与“疆域”概念的运用。近代以来有关“国家”一词存在着不同解释。但不论哪种解释,凡界定为“国家”者,离不开主权、土地和人民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疆域”是指国家领土。国家的建立,标志着这个国家疆域的形成。国家与疆域存在着同步进程关系。从现有史料考察,中国古代国家的诞生,当从夏朝开始。夏朝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疆域正式形成。学术界及疆域史领域不少著述持此说,比较恰当。但也有某些著述另持一说。如《中国疆域拓展史》(夏威著)主张中国疆域从黄帝时“正式形成”。(页3)盖黄帝时尚且缺乏有关国家定型之证据,则所谓疆域之形成不能自圆其说。近年出版的《中国疆域史》(刘宏煊著)认为“中国疆域初步形成时期”是“从春秋战国到东汉王朝末年”。(页6)但作者肯定夏、商、周建立了“奴隶制的典范国家”。(页6)有国家而没有反映领土主权的疆域,其所持说法之不可取更为明显。又如“中国”与“中国疆域”概念的运用。“中国”是个发展的概念。历史上的“中国”,初意指中原王朝,与中原、中华、中夏、华夏等有时同义通用,以区别于四方各族或各族政权。复后相沿使用,而以元代大一统以前为常见。至近代,始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以区别于其他国家。本课题认为,使用古文献记载的“中国”这个概念,必须加引号并作说明,以表示其具体意义。若围绕“中国疆域”这一领域表述“中国”这个概念,则必须突破前人的狭隘认识,使用中华民族共有的“中国”这个概念。因为,在元代大一统以前,即使汉、唐这样的强大王朝,其辖区也达不到全中国范围内的统一。而共同处于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政权辖区、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渊源关系、文化认同关系、政治上的宗藩关系及经济上的密切联系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实际上以中国疆域的特定形式或过渡形态存在,处于整个中国疆域的包容面之内。因此,在关于“中国疆域”这个概念的运用上,必须与历代王朝,尤其是大一统以前的统一王朝辖区有所区别。如唐朝辖区是唐代中国疆域的主体,但不等于唐代的中国疆域。准确地表述,唐代的中国疆域,应该包括唐朝辖区及其他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这些问题,在现有疆域史研究中没有解决,只有进一步廓清,通过“中国”与“中国疆域”概念运用上的合理定位,才能使中国古代疆域史的研究达到全面、准确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疆域史而有所进展。再如“统一”与“大一统”概念的运用。这里所谓“统一”,是指历史上某一新兴王朝平定分立势力,结束分立局面,并对其辖区内的土地、人民及拥有的资源等行使一体化的统治权。在中国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明、清各代,是普遍公认的统一时期,但统一的范围和程度上有差别。其中元、清两代开创和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故又称“大一统”。汉、唐、明各代盛时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但未达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仍应同秦、隋两代属于一般统一时期。明朝处于元与清两代之间,可视为元代大一统的开创至清代大一统的再建和巩固时期的过渡阶段。因而在实际划分上,我们将秦汉和隋唐定为前后两个统一时期,元明清为大一统时期。前两个统一时期中间和后一个统一时期至大一统时期中间为前后两个分立时期。在概念运用上,“统一”在于区别分立时期。“大一统”既区别分立时期,也区别一般统一时期。当然,在分立时期有时也使用“统一”这个概念,如前一个分立时期的西晋、北魏、宋等,后一个分立时期的北宋、辽、金等,往往称其对某地区的统一,属于某一王朝对中国境内的局部地区的统一,不应与上述统一和大一统时期所用的概念混为一谈。在现有中国疆域史领域中,对“统一”和“大一统”概念的运用上相当混乱。在元代大一统以前各朝,不论其统一辖区大小,普遍称为“统一中国”。更有称:秦并六国,“乃混成大一统之局面”;(顾颉、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页106)隋朝建立前文,“全国大一统已成历史潮流”,终由杨坚“完成统一大业”;(刘宏煊《中国疆域史》页145)唐、蕃帝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同前《中国疆域史》页175)滥用“统一”与“大一统”概念,大致因循历史文献陈旧之说。古代政界、学术界人士,宥于本朝的立场或对当时中国政局认识的限制,因而所谓“统一”或“大一统”,大多不可能准确反映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实际。很明显,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统一时期,用“某朝统一”为恰当;如“秦朝统一”、“西汉统一”、“隋朝统一”、“唐朝统一”等,而不应该称这些王朝“统一中国”或实现“中国统一”。因为在统一王朝一体化辖区以外,还有其他民族政权辖区或民族区域,而这些地区也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疆域的组成部分,只是在疆域结构类型上与统一王朝的一体化辖区有别而已。当然,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朝代,更不应称之为大一统,因为这意味着本来应该属于中国疆域的一些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划出中国疆域以外,其失当或可能造成误导昭然若揭。

  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疆域整个历史进程的实质、在体例和内容上构筑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疆域史的要求、正确把握有关概念的运用以保证和提高整个疆域史的总体水平三个方面取得和建树,是对本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目  录

导 论
上 卷
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
(旧石器时代至公元220年)
第一编 中国古代疆域的由来,先秦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中国古代疆域的由来
第一节 旧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的生活和活动地区
第二节 中国古代疆域的由来
第三节 古史传说时代的民族及其分布地区问题考辨
第二章 中国古代国家疆域的历史序幕——夏代疆域
第一节 夏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夏疆周围的民族区域
第二节 夏朝的辖区设治及其外围周边的经略
第三章 商代的疆域
第一节 商代的疆域格局
一、商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商朝外围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商朝的辖区没治
第三节 商朝的外围边疆经略
第四章 西周时期的疆域
第—节 西周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周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周疆外围各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西周的辖区治理
一、多层次的政治制度与行政设治
二、国君、诸侯的军事系统与辖区的军事戍防
第三节 西周的边疆经略
一、东部地区
二、东北、北部至西北地区
三、西部地区
四、南部地区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春秋时期燕、晋、秦、楚、吴、越、齐等国的辖区范围
二、战国时期秦、楚、燕、齐、韩、魏、赵等国的辖区范围
三、春秋、战国时期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辖区治理
一、春秋诸国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二、战国诸国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外围诸国的边疆经略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疆域问题考辨
第二编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秦代的疆域
第一节 秦代的疆域格局
一、秦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秦朝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秦朝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的确立与地方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戊防
三、辖区设治与戊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秦朝的边疆经略
一、抵御匈奴及治理北疆
二、对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对海疆的经略
第二章 西汉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西汉的政区建置
一、汉初的王国制
二、西汉的郡国设置
第三节 西汉的辖区没治与戍防
一、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的发展与地方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戍防
三、辖区设治与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西汉的边疆经略
一、备御匈奴,固防北疆
二、对东北的管辖
三、抚定西域,加强守防
四、备御河西,降服诸羌
五、略定西南
六、海疆的军政经略
第三章 东汉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东汉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东汉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东汉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东汉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的发展与地方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戍防
三、辖区设治与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东汉的边疆经略
一、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及其有关策略
二、对东北的防务
三、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四、守防西部,备御西羌
五、治理西南
六、海疆的经营

中 卷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
(公元220年至907年)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立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三国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魏、蜀汉、吴的分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魏、蜀汉、吴的政区建置
一、魏的政区建置
二、蜀汉的政区建置
三、吴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魏、蜀汉、吴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魏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戌防
二、蜀汉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三、吴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第四节 魏、蜀汉、吴的边疆经略
一、魏对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略
二、蜀汉平定南中、治理西南疆
三、魏与吴的海疆经略
第二章 西晋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西晋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西晋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边疆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西晋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西晋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中央主要职能机构及地方各级的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戍防制度
三、辖区设治与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西晋的边疆经略
一、对东北、北部、西北、西域等地区的经略
二、对海疆的经营
第三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东晋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前秦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三、先后建立的其他各族政权的辖区范围
四、其他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东晋、前秦及其它政权的政区建置
一、东晋的政区建置
二、前秦及北方其他政权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东晋、前秦及北方其他政权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东晋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二、前秦及北方其他政权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第四节 东晋与北方各政权的的边疆经略
一、东晋对西南地区的军政管辖
二、前秦及其它北方政权的北疆经略
三、东晋及北方有关政权的海疆经略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第—节 南北朝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南朝——宋、齐、梁、陈的辖区范围
二、北朝——北魏、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的辖区范围
三、先后建立的其他民族政权的辖区范围和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南北朝的政区建置
一、南朝——宋、齐、梁、陈的政区建置
二、北朝——北魏、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南北朝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南朝——宋、齐、梁、陈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二、北朝——北魏、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第四节 南北朝的边疆经略
一、南朝对西部与西南地区的经略
二、北朝对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略
三、南北朝的海疆管理
第四编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再建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隋代的疆域
第一节 隋代的疆域格局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及其辖区范围
二、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的分布
第二节 隋朝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隋朝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中央主要职能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戍防
三、辖区设治与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隋朝的边疆经略
一、阻击突厥,备御北疆,抚定西域
二、平定吐谷浑,加强西部至西北守防
三、清抚边服,略定西南
四、备御东北,讨伐高丽
五、海疆的军政经略,
第二章 唐代的疆域
第—节 唐代的疆域格局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盛时期的辖区范围,唐后期的辖区沿革
二、边疆民族政权的辖区和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唐朝的政区建置
一、唐初的十道与中期的十五道
二、唐朝的节度使、都护府、都督府及其辖区
第三节 唐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一、中央主要职能机构与地方各级行政设治
二、军事制度与辖区军事戌防
三、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唐朝的边疆经略
一、唐朝治边的基本政策
二、唐朝中央政府对东北、北部至西北、西域、西部、西南地区的经略
三、唐朝的海疆经略

下 卷(上)
统一多民族国家全面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
(公元907年至1840年)(上)
第五编 五代十国、宋、辽、金分立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中原五朝的迭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十国诸邦的分立及其辖区范围
三、辽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四、其他民族政权辖区及民族区域的分布
第二节 各朝邦及民族政权的政区建置
一、中原迭立五朝的政区建置
二、十国诸邦的政区建置
三、辽及定难、长和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辖区没治与戍防
一、各朝邦中央主要职能机构及地方各级的行政设治
二、各朝邦辖区的军事戍防
三、各朝邦辖区设治与戍防的利弊成败
第四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边疆经略
一、中原王朝的西北守防及其与党项、回鹘、吐蕃、于阗等宗藩关系的再建
二、后唐与长和宗藩关系之再建,南汉经略交州之胜败
三、沿海诸朝邦的海疆经营
第二章 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北宋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辽中后期辖区的巩固及其范围
三、西夏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四、大理、吐蕃、西州回鹘、黄头回纥、黑汗等辖区或控制区范围
第二节 北宋、辽及其他政权的政区建置
一、北宋的政区建置
二、辽的政区建置
三、西夏(前期)与大理(前期)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北宋、辽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北宋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二、辽朝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第四节 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
一、北宋的西北至西南边防
二、辽朝对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经略
三、北宋与辽的海疆经营
第三章 南宋与金并立时期的疆域
第一节 南宋与金并立时期的疆域格局
一、金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宋室南渡,南宋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三、西辽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四、西夏后期(1127、1227年)的辖区范围
五、其他民族政权辖区和民族地区的沿革情况
第二节 南宋、金以及西夏、大理的政区建置
一、南宋的政区建置
二、金朝的政区建置
三、西夏(后期)与大理(后期)政区建置的沿革情况
第三节 南宋、金以及西夏的辖区设治与戍防
一、南宋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二、金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三、西夏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第四节 南宋与金的边疆经略
一、南宋的西部至西南地区的边防
二、金朝的北部边防
三、南宋与金的海疆经略
第六编 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再建和发展时期的全国疆域
第一章 元朝的疆域
第—节 元朝的疆域格局
一、元朝疆域与大蒙古国的关系
二、元朝灭宋及版图开拓
三、元朝疆域前后期的变迁
第二节 元朝的政区建置
一、草原领户分封制
二、汉地行省制及其所属政区
三、宣政院及其所辖的吐蕃政区
四、安置亦都护所领畏兀儿人的政区
第三节 元朝的辖区设治和军事戍防
一、元朝行政体制及其职能
二、元朝的军事戍防体系
三、元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戌防简议
第四节 元朝的边疆经略
一、元朝对辽东的经略
二、对漠北地区的经略
三、对西疆的拓展与守御
四、对吐蕃地区的经略
五、对云南地区的经营管理
六、对湖广边地的军政治理
七、对海疆的经略

下 卷(下)
统一多民族国家全面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中国疆域
(公元907年至1840年)(下)
第二章 明代的疆域
第一节 明代的疆域格局
一、明朝的建立及其辖区范围
二、明代蒙古及其他民族的辖区或控制区范围
第二节 明朝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明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一、明朝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职能
二、明朝的军事戍防
三、明朝军政建置简议
第四节 明朝的边疆经略
一、在辽东地区的经略
二、北部边防及经略
三、关于西部的经略
四、对吐蕃地区的经略
五、对云南地区的经略
六、对广西的经略
七、明朝的海疆经略
第三章 清代的疆域
第一节 清朝的建立和大一统疆域的奠定,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
一、后金的建立及其席卷东北
二、后金统一漠南蒙古及易号为大清
三、定都北京及占领华北
四、消灭南明四个政权
五、镇压三藩、收复台湾
六、奠定漠北、西藏、青海、新疆
七、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
第二节 清朝的政区建置
第三节 清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
一、中央行政制度及地方行政设治
二、辖区的军事戍防
第四节 清朝的边疆经略
一、清朝的治边思想与治边政策
二、东北地区的管辖、经营
三、蒙古地区的管辖、经营
四、青海、西藏地区的管辖、经营
五、新疆地区的管辖、经营
六、西南滇、黔、桂地区的管辖、经营
七、关于海疆经略
第五节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边界关系及其对领土主权的行使
一、清朝与俄罗斯的边界关系及有关界约的签订
二、清朝与廓尔喀、哲孟雄、布噜克巴疆界的划定
三、清政府对西方来华人士活动和入侵势力采取的对策
第六节 清代后期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宰割和中国各界的反侵略斗争
一、英国割占香港
二、葡萄牙占领澳门
三、沙俄对我国东北、西北领土的宰割和侵略
四、清代后期中国各界的反侵略斗争
后 记:
《边疆史地》丛书已出书目

作者:林荣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

公众号

公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