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边疆研究

唯物史观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的两个认知

作者:来源:闽北日报发布时间:2020-10-17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初中与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均明确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为此,中学历史教学需先搞懂弄清两个认知,才能科学地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确保学生感知“真历史”。

一是要深刻把握唯物史观丰厚内涵。近年来高考和中考均涉及唯物史观意蕴考查,特别是2019年高考文综卷“对历史要存有温情与敬意”开放性试题,以大题的形式强势突出史学的价值性功能,一时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与考生热议。择其概要,历史教学应向中学生阐明唯物史观八个核心哲学认知观点。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观点;生产力、经济基础分别着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时后者也反作用于前者的生产观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要从全局全球的角度认识历史的整体观点;坚信人民创造历史的群众观点;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的阶级观点;基于历史发展推动进步性评判的价值观点;秉持“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的历史观点。通过历史哲学考察,引导中学生领会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的史学素养追求。

二是要辨析厘清多元史观彼此关系。随着史学研究视角与著述范式发展,各类“史观”层出不穷。文明史观从政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横向视角和渔猎、农耕与工业文明的纵向划分开展人类历史研究。(近)现代化史观则基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大领域所呈现的相应工业化、民主化以及理性化程度去实施历史评判。全球史观强调从全球的整体视角开展研究,探讨世界如何从封闭、孤立、隔绝状态发展为紧密联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史观则着眼于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动态平稳与和谐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元史观呈现史学研究多彩景象。但是,各个多元化史观并不能对立与挑战唯物史观,“从最高哲学层面讲,只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才是最上位的历史观”。由此帮助学生辨析:诸多史观只是对人类历史某个侧面的聚焦研究,属于叙述撰写历史的具体范式,它形成的是对唯物史观的单角度补充与深化,二者非在一个层次上。进而使学生厘清: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广角性的,是其它史观的基础。唯物史观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在因应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自我扬弃与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

总之,唯物史观是中学历史课程中居于上位的理论宗旨与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育自当深悟其理并贯之教学,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引领师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闽北日报》20207月7日。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

公众号

公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