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社会社科院党组关于“有组织科研”相关要求和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的工作部署,中国边疆研究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在所党委指导下,围绕青年学术成长的实际需求,系统策划并组织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工作坊”等系列活动,着力引导青年学者以组织化方式稳步推进科研工作和学术积累,持续增强在边疆研究领域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2025年6月3日,第二期工作坊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远达厅顺利举办,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吕文利研究员出席活动,并作学术指导。西南边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高原为第二期主讲人,研究所青年学者、博士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边疆历史系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西藏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辉主持活动。
吕文利副所长在活动中指出,青年理论学习工作坊是引导青年学者树立国家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平台。青年学者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党中央决策为根本导向,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谋划选题,把要报作为服务党中央的重要学术载体,着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青年学者要增强撰写调研笔记的主动性,深刻认识到调研笔记在连接学术论文与要报之间所发挥的桥梁作用。随后,吕文利副所长作了“历史类要报撰写”的辅导报告,从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历史类要报的选题和写作方法。
随后,张高原围绕要报写作与调研笔记撰写进行了汇报与经验分享。首先,从要报选题、框架构建、内容数据以及对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要报撰写过程中的经验,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写作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环节。其次,介绍了“社会型写作”的概念内容和基本特点,分享了个人在撰写调研笔记等方面的体会。最后,讲解了在正式开展实地调研前,如何根据调研主题和研究方向,规划安排撰写调研笔记、要报和报纸文章的相关准备工作,提升调研成果的整体质量与政策转化能力。
最后,博士生李赞、马周睿分别汇报了近期撰写的历史类要报。青年学者、博硕研究生展开了学术讨论,吕文利副所长和张高原助理研究员结合问题对大家所关心的要报选题、数据选用等方面作了解答。
本次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要报写作与调研笔记撰写等内容引发了青年学者和边史系研究生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要报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更是青年学者服务党中央的重要方式。调研笔记则是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沉淀思考的重要环节,是要报和学术论文资料的蓄水池,是观点的中转站,更是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连接带。通过此次工作坊,青年学者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党中央的使命与责任,也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责任,也为今后的学术积累和科研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