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新闻中心

“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非遗与考古视角” 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来源:今日边疆学发布时间:2023-03-17

  为进一步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文化润疆工作,2023年3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新疆智库在京举办了“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非遗与考古视角”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北京演艺集团、经济日报社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实现文化润疆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的有机结合,从非遗、艺术、考古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交流。会议由中国边疆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王昱廷副研究员主持,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晖春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边疆研究所刘晖春书记指出,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是稳疆固疆的一个手段,但从长远来看,文化思想的纽带才是抓长治久安的最根本的路径。思想文化的入脑入心要在“润”字上下功夫,久久为功,文化润疆的提出给我国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应围绕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持续加强研究。

  经济日报社《艺术与设计》杂志总编钱竹通过介绍万桐书先生对十二木卡姆的抢救性工作以及喀什古城的改造工作,谈到文化润疆工作在现实中间有俯首可拾的例子,“文化润疆”的推行要从问题视角入手,以文化人,久久为功,契合新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中国边疆研究所疆域理论室主任李大龙研究员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化润疆的关系,提出中华民族史观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问题上,中华民族是唯一的研究对象,交流交往交融是指它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特点,文化润疆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中华民族史观。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峰研究员认为,从音乐理论研究角度来看,新疆各民族音乐独特的形态结构是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万桐书先生为代表的音乐人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润疆,下一步可以纪念学习万桐书先生为契机,立足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对非遗保护传承展开深入研究。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舞剧出品人赵佳琛通过分享《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舞台剧制作过程,认为文化润疆的工作应该以非常生动、鲜明、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落实展现,通过有形有感的方式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真正实现心灵相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疆玉雕第三代传承人樊军民分析了新疆玉雕的特点,提出在玉的资源利用上要合理有效调控、有序开采,并谈到文化润疆的“润”字既要强调精神上的慰藉,也要注重物质基础,要为人才资源搭建平台,对玉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要上升到文化认知,进而体现玉真正的文化价值。

 

  中国边疆研究所科研处负责人、新疆智库办公室主任助理王昱廷副研究员从文化润疆视域下分析和田玉的政治文化价值。他谈到,和田玉产自新疆,却在中原开花结果,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统一共融、共同繁荣的确凿证据,也是我国古代西域和中原地区数千年来大一统的最有力佐证。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华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一体、融合开放的特殊文化形式,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华民族“玉汝于成”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认为,新时期推进“文化润疆”,应全面保持新疆考古目标发展的态势,在学科建设方面再度加强和细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新疆高等教育基地的前提下,在创办特色学科和培育考古学人才上下功夫,把考古内容搬到课堂、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提升考古的时代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巫新华研究员探讨了新疆昆仑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他通过分析“丝绸之路”和“昆仑”的深刻内涵,提出昆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能够彰显国家意志、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的国家性特质,是展示国家品质和国家形象的文化。    

  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刘学堂认为考古学家应在“文化润疆”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他通过分析史前西域文化发展的特点,提出天山地区彩陶系统是中国彩陶非常重要的系统,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中国西北地区交互作用圈的出现,体现了海纳百川的特性,是中华文明内在的重要特质。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肖小勇教授通过分析喀什地区的莫尔佛寺的考古发掘情况,提出莫尔寺代表了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由于它延续时间长,这个寺院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体现了佛教东传,也反映了佛教自中原的西进,是喀什地区非常典型的见证,代表中央政府以及中国文化在喀什的落地生根的事实,意义重大。

 

  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周轩教授认为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应充分发挥各地各级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在站位、展品、解说上不断提升,办好各级各类展览和历史文化讲堂,建议可从新疆和田玉、玛纳斯碧玉、痕都斯坦玉器展览入手。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新疆题材的相关图书出版,出版一些符合文化润疆、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成果,提高具有中华文化内涵文艺作品的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研究员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认识。在“多元一体”的基础上,他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充分结合,探讨了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提出天和龙、夷和夏、中文华语、玉魂金魄等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标志。

  此次文化润疆研讨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文化润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新疆智库还将继续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原则,持续研究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助推新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

公众号

公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