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新疆智库主办的中国边疆学讲坛暨新疆智库讲坛2022年第6期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本期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作题为“边疆民族地区问卷调查方法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主持讲座,边疆所全体人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丁赛研究员指出,问卷调查法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而民族学、人类学又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式,我们通常强调两大方法,一个是民族志、一个是田野工作。在具体研究当中,还可能会用到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会议调查法、科学实验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方法与实践的学习,可以对于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1世纪以来,虽然大数据深入挖掘的能力不断地提升,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问卷调查方法受到了大数据的冲击,即便如此,它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一、实地观察法
实地调查是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实地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实地观察法要遵循如下原则:客观性、全面性、深入性、持久性、法律和道德要求、尽量避免观察误差(如:观察对象动态变化的全过程、主观因素、人为假象)。观察时要选好观察对象和环境,选择那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作为观察的重点。选准观察时间和场合,注意选择最佳观察时间和场合。灵活安排观察程序,科学使用主次程序法、方位程序法和分析综合法三种方法。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观察者要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观察活动,尽量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二、访谈调查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型访谈与非结构型访谈。结构式访谈通常要使用统一的问卷和表格进行调查,以问答的方式完成问卷或表格,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回收率高,但费用高(包括访问员培训、访谈费用等)、时间长、规模不大。非结构型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访谈法还可以分为个体访谈和集体访谈,即一对一的访谈,以会议方式访谈员(一个或多个)对多人组成的团体进行访谈。
访谈过程中,要提前准备访谈提纲,恰当进行提问,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适当地作出回应,及时做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三、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指利用会议形式进行搜集调查资料的方法。为取得调查的成功,事先需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并根据被调查对象的调查难易程度,做好提问解答的准备和启发问答的腹稿、提纲提示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变化,早期人类学家如古典进化论者多在书斋中从事文献资料的分析,而极少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自从功能主义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开辟了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后,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就成为人类学获取田野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成为民族志写作不可或缺的基础。
虽然多数研究者认为人类学研究田野调查过程中的“参与观察”的信度要高于“深入访谈”,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就资料收集的实际效果来说,参与观察却并不总是全然有效的。因为现代人类学研究关注的一些现象或场景是不能重现、无法直接观察的,比如在对人的诸种心理因素如动机、自信心、价值观等的调查中,深入访谈就能够发挥参与观察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相比,有更大的理论关怀,即把叙事作为人类经验的根本属性,认真地思考叙事对于构建现实和经验有何意义,以此重建人类学分析的根基。
四、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指为统计和调查所用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问卷调查法就是研究者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发送后由调查者按照表格所问来填写答案,一般来讲,问卷较之访谈表要更详细、完整和易于控制。问卷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标准化和成本低,因为问卷法是以设计好的问卷工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规范化并可计量。问卷调查法是社会科学广泛应用的调查方法,是客观记录的资料,大样本调查是把握现实情况的有效途径,大样本调查也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2013年至2016年,国家实施了“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项目,在全国70余个县、市、旗及民族乡开展了调查。通过综合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国情调研、社会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从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典型与一般等多个角度,形成了展现我国21世纪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状况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丰硕成果。
五、实验调查法
实验调查法适用于偏向思想、精神和意识方面的研究,这些问题相对比较私密,直接的访问难以获得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计划成立“民族文化行为与决策科学实验室”,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是开展行为研究实验、心理研究实验和语言研究实验。
例如,语言研究就是一个开展舆情分析的有力手段,当然也要求研究者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和掌握多种语言(包括方言)。只有能够熟练使用被调查者使用的语言,尤其是母语,才有可能接近他们的真实内心世界。现在研究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也是一种语言体系。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嵌入式社区”的方法,加强民族之间的互通。
责编:铁颜颜
供图:李满园
供稿:张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