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新闻中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于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

作者:来源:新疆智库发布时间:2021-09-27

  为深入学习贯彻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9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办公室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和工作经验,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概念、理论逻辑、政策与实践等角度,对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了深入和系统的阐释。 

党委书记刘晖春致辞

所长邢广程作讲话

  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晖春在会议致辞中表示,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深化理论和现实研究。刘晖春指出,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边疆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指导下,不断深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研究,同时,十分重视与有关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边疆所在边疆民族研究上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的特色,努力实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会议第一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研究员提出,民族工作应坚定做到“四个自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这条道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廉湘民研究员表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的民族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讲话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新理念、新高度三个特点。作为理论工作者,应当研究阐述和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驳斥各种歪理,在开展边疆民族工作实践中,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符号。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方素梅研究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长效机制;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小组,组织常态调查。中国边疆研究所许建英研究员提出,中央民族工作会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高度,概括了新时代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的思想发展,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思想。新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总结历史经验,必须深化新疆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中央民族大学吴楚克教授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当前党的民族理论的重大改革,回答了我国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们民族到底走向何方的问题,也指出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各民族发展方向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关系。 

    在会议第二场,中国社科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徐志民研究员从历史基础、特殊政策、中央领导的特别关照三个方面,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的具体实践。要讲好中华民族的历史、汲取历史智慧,要将中央对西藏的特殊照顾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研究员指出,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体系与我国传统观念话语体系如何对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为重要,也是亟待学界作出解答的问题。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在五个认同基础上,完善我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突破既有的王朝史观和民族国家话语体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研究员认为,“共同”词频在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及各大媒体宣传中频繁出现,“共同”理念贯穿着中国历史不同阶段和时期。当前,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如何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中央民族大学苏发祥教授提出,民族学转型要从会议上总书记提出的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对关系中寻找答案,研究民族学的学科定位和性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学。 

  会议第三场的发言人中国边疆研究所范恩实研究员,以东北地区为例,提出三点看法:一要从历史上说清东北边疆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二要做好现实中的民族团结工作;三要处理好东北跨境民族(如朝鲜族、俄罗斯族)的问题。具体实践建议包括推广通用语言教育、塑造共同历史进程、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休戚与共的民族情感、提炼宣扬中华民族的象征等。中国边疆研究所张永攀研究员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是在历史沉积和沉淀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渐进的感知,是建立在“天下观”和“大一统”的传统文化观念之上的。顺着这个思路深入,才能实现边疆与内地的整体的、均衡性的社会发展,即实现边疆与内地的均质化。中国边疆研究所吕文利研究员总结了广西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它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以改善民生,发展省级和地区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四川大学励轩教授指出,目前学界对中华民族的概念史研究依赖汉文文献与材料,对少数民族文字关注不够,通过对藏文、维吾尔文各个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中关于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到党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在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工作中开展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观的实践,在文本再创造的过程中,既突出了中华民族整体感,又明确了各民族地位。中央民族大学袁剑副教授认为,通过系统性描述山和水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观察和体验到的景观,形成具有历史深度的共同标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历史实践不仅仅是历史,而是在自然物中延续和发展,它构成了边疆区域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 

  会议第四场的发言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小彬教授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不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以解读,还指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脚点是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之中。中国边疆研究所王宇副研究员认为,要带着问题意识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理论先行,深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前民族理论和制度设计实际功能的匹配度,需从概念和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如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问题。中国边疆研究所罗静副研究员指出,边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在理论上破除对于“发展”的迷思,包括发展就是进步、发展是单线发展、主张发展主义理念等。边疆高质量发展应是在“五位一体”理念统领下的边疆地区全面现代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发展方向既不是追赶,也不是模仿东部发达地区。中国边疆研究所阿地力副研究员认为,关注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政治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在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形成的共识。 

  会议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总结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蕴含了诸多新思想、新理念,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了全新的和更深入的认识,对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办公室将继续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铸牢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研讨会现场情况 

 

文字:王宇 董伟燕 张楠林 刘志佳 张帅

 

  

 

作者:

李满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

公众号

公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办 版权所有 2020
Copyright (C) 2018 Chinese Borderlan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