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至28日,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刘晖春同志带队赴江西泰和县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泰和县县委书记廖东生,县长杨艳晖,相关乡镇主要领导分别介绍情况。第一党支部书记周卫平,第二党支部书记高月、组织委员李欣,党办负责人王宇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听取千烟洲院士工作站有关情况介绍
据了解,泰和县现有基层党(工)委41个。其中乡镇党委21个、垦殖场党委2个,县直单位党委14个、工委4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822个,党员1.9万名。近年来,泰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总抓手,持续深化“一树两强” (树旗帜、强堡垒、强活力)主题活动,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推动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调研组在蜀口生态岛了解周边古镇保护情况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突出使命担当。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一体贯通、全域推进。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创新开设县级“两微一端”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讲述党的故事,上线党建云图书阅读平台,引导党员干部线上学习接受教育、厚植爱党情怀。坚持县级领导干部做示范,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基层一线访民情、听民意,在“大调研、广纳谏”活动中边调研边整改,切实解决基层困难。
调研组在禾市镇丰垅村调研
二是夯实基层堡垒,突出齐头并进。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在强化政治功能中提升组织力。例如,高标准打造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干部坐班、民事代办等制度,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说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全力推进仙桥村、上田村等8个“红色名村”试点建设。针对机关党建,组建 “红旗团”机关党建指导员队伍,按照“1+N”的联系帮扶模式引领带动了3至5个县直单位党建工作提升。在县高新区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深化非公党建“三联两服务”工作模式,推动支部在产业上聚力,领衔生产经营,带动扩产增收。
调研组深入小龙镇小龙钨矿矿井下,了解钨矿开采的具体工作内容
三是抓好“三支”队伍,突出示范引领。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中作用发挥。抓村支书队伍,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双推双选”模式,吸纳优秀农村青年进入后备梯队,推行村支书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抓党员队伍,号召党员带头解决贫困群众微心愿,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得到有效发挥。抓技能人才队伍,依托身边产业、遴选身边能人、传授身边技术、带富身边群众。遴选一千多名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田教授”服务团。创建全省首家“三农”创客孵化空间,创办“田教授”技能培训学校,设立 “田教授”乡村能人贷资金2600万元。大力引导、激励、推进“田教授”与“洋教授”精准对接。
调研组到新博商“田教授+洋教授”企业实践点调研
其间,调研组还实地走访了马家洲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浙大西迁旧址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
调研组到马家州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据了解,泰和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泰和县的三十都暴动是全国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之一。泰和县的地方武装配合主力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在“马家洲集中营”同国民党特务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中,泰和人民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调研组在沙村镇生态绵溪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调研期间,高月同志向调研组汇报了自己挂职的情况。他于2020年6月被选派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第四批挂职干部的一员,到江西省泰和县挂职,任泰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负责脱贫攻坚、苏区振兴帮扶、市场监管、科技、石油、商业、物资、盐业、通信等方面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泰和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